今天終于知道為何要進行“供給側改革”?這對壓縮機行業又有什么影響和啟示?泰瑞希負責人耐心給我們普及專業知識,太棒了。!
目前,我國經濟問題表象是需求不足。2007 年以來,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。從需求側看:外需方面,全球出口增速2010 年見頂回落,過去三年基本持續零增長,中國較難獨善其身,而低成本優勢不再,令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不可避免;內需方面,2011 年人口結構出現拐點,2013 年地產銷量增速持續下行,工業化步入后期,能源、資源、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市場需求減少,投資增速下行。而作為國家工業經濟晴雨表的壓縮機行業,與國家支柱性產業的興盛緊密相連,只有電力、煤炭、鋼鐵、水泥、化工、礦山以及建筑、交通等大型行業持續投資和發展,才能從根本上拉動壓縮機市場的增長,而現實情況與行業期望正好相反!
究其原因,其實質是供需錯配。2015 年以來5 次降息降準、2014年以來新批基建項目超7萬億,但投資與市場增長依然萎靡,來自壓縮機市場一線的直觀感受是新開工項目越來越少,就連售后維保市場也開始萎縮。造成此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,隨著經濟體量越來越大,刺激政策產生的新增需求不及產能增長速度,單一促增長手段難以奏效。這意味著,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,并不在短期需求,而在中長期供給。